初相識
-透天加強磚造建築物,屋齡約40年。
-設計費:80萬。
-預算:2000萬。
-設計費:80萬。
-預算:2000萬。
-面積
1F: 30.61 (坪)
2F/3F: 33.28*2 (坪)
4F: 29.28(坪)
5F: 30.61(坪)
B1F: 8.15(坪)
陽台坪數:3.99(坪)
共計:169.20(坪)
-家庭成員:
爸爸、媽媽、兒子、女兒、一隻貓、一隻狗
-需求:
B1+1F - 開放活動空間 (講座活動、簡易廚房空間留設、廁所)
2F - 共享辦公室 (待客空間、辦公桌、吧台、茶水區、廁所)
3F - 家人主要生活空間(客廳、廚房、客房、衛浴)
4F - 兒子私人起居空間(起居空間、主臥室、多功能和室、小型流理台、衛浴、貓屋)
5F - 家族佛堂(祖先牌位、讀經、廁所)
案場的位置,位於光明路中段。光明路從百年前就是公家機關、銀行、學校、各式商家發展的主要街廓。建物東南面比鄰光明路,西北面穿過旁邊小徑就有綠地公園、新北投捷運站,西北面背後更是廣大的森林綠帶。
跟居住在北投的朋友們聊天,大家不約而同地對它很有印象。五層樓的透天厝,外觀特殊的石材拼貼牆面,跟周圍氣場都不太一樣,像是凍齡在某個過去的時空裡。
其中東面部分牆面,有略帶米黃色,更細微的看,有微微閃爍的石英成分的「唭哩岸石」。
註一*
註一*
規劃
這樣擁有特殊情感的房子,李先生一直想要好好利用它。更開放給跟這片土地和與北投有緣的人們,變成大家的客廳,亦是文化交流的場所,期待有趣的事情發生。
-建築物內部氣流方向分析:
-內部氣流方向與通風設計原則:
[ 規劃策略 ]
-內部氣流方向與通風設計原則:
小結:
因為沒有辦法避免完全不開冷氣的狀況,但我們期待的是,春冬、秋冬不開冷氣時,以引導氣流的方式,達到好的通風效果;夏天開冷氣時能達到好的效率。
[ 規劃策略 ]
1.電梯位置
由於地下室至二樓是公領域空間,三樓以上是私領域的空間,加上電梯的需求。我們決定把原本就有的梯間轉化成電梯的空間,梯間原本的樓地板就是打通的,也降低破壞原有結構的風險。
2.特殊的圓柱結構
整個八米八乘十米的空間,因為這些圓柱順勢切割成九宮格的序列,我們在空間上保留了這些有趣的柱體,甚至在一、二樓對外的公共空間,更通透地強調了柱體在空間上的美感。
3.解決西曬
梯間以及管道間、衛浴空間、工作陽台的設定一樣放在西面的位置,將太陽西曬面,藉由這些空間隔絕開來。
但同時走樓梯的過程中、使用廁所的時間,都可以一樣欣賞到西面的風景。
4.動線安排
一樓入口的樓梯,配合巷弄走道,微微往西北面移動,讓梯間樓梯連貫,也保有部分入口的隱私。
一樓至二樓公共空間,梯間在建物的北面,但是二樓往上至私領域,則將梯間轉了方向,希望間接製造路徑轉換的效果,讓一般人比較難順勢進入私人空間。
重要的文化材料保留
主要東面牆面的唭哩岸石保留,將室內櫃體部分的唭哩岸石拆除後,希望能回到空間裡。但我們選擇了不一樣的工法,將唭哩岸石成為磨石子的材料,與其他磨石子一起鑲嵌進地板裡。讓原本的參有石英的唭哩岸石,能在燈光搭配下,微微閃耀。以內斂地方式,回到著個房子裡。
[ 地下室~二樓 空間 ]
接到這個案子時,陸陸續續接觸到很多在地的文化工作者,也深刻發覺北投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富的。
加上李先生的執著,希望能是能夠鍾情於文化創意的團隊,使用到1&2樓的商業空間。
反而我們能做的,是保留最大的使用彈性,給這樣的使用者。
我們簡單的規劃了幾個空間中的重點元素,像是通風與增加採光的樓地板、牆面拼貼石牆的保留、特殊窗框形狀的修復,其餘的空間則是留白。
機能性的部分則是,配合通風需求規劃了風扇數量以及空調、廁所以及淋浴間設置、維修機房、電皆為明管明線,未來增設更有彈性。
我們簡單的規劃了幾個空間中的重點元素,像是通風與增加採光的樓地板、牆面拼貼石牆的保留、特殊窗框形狀的修復,其餘的空間則是留白。
機能性的部分則是,配合通風需求規劃了風扇數量以及空調、廁所以及淋浴間設置、維修機房、電皆為明管明線,未來增設更有彈性。
[ 三~四樓 居住空間 ]
由於北向外側有巷弄以及高壓電箱,南側緊鄰連棟住宅,則決定安排活動空間皆臨北向,睡覺的臥室則在南側。
東側原有的陽台皆保留,讓起居空間與大馬路之間,有了舒服的緩衝,不那麼直接接受到馬路的吵雜與視線。
▲4F多功能和室,門扇可全收起,讓整體空間更通透。
[ 五樓 佛堂空間 ]
佛堂與外界的關係,用了比較詩意的做法:將佛堂整個退縮,周圍留白。
外牆拉皮
第一次與屋主見面,是我們施工中的工地。現場有些混亂,不過卻充滿著台灣檜木氣香與臺灣土壤的芬芳。
雖然在台北,屋主希望室內不要有甲醛、有毒的工業溶劑。室內的空間我們用在大溪買了一根直徑80cm、長度超過5M的台灣檜木,切成樑柱;牆面則是用桃園的土壤配合天然的礦物混合而成的土牆搭建。也許是如此,屋主十分好奇的詢問檜木大木作的施工細節,在工地中不慌不忙靜靜地獨自仔細觀察,問了一些問題後就默默的離開,留給我們神秘的印象。
▲隔間:台灣檜木與桃園土牆
▲台灣檜木、桃園土牆和清水磚
▲公用浴室:清水磚搭配柚木拼接
▲餐廳:樂土牆
▲主浴室:手工檜木門搭配柚木拼接板
雖然在台北,屋主希望室內不要有甲醛、有毒的工業溶劑。室內的空間我們用在大溪買了一根直徑80cm、長度超過5M的台灣檜木,切成樑柱;牆面則是用桃園的土壤配合天然的礦物混合而成的土牆搭建。也許是如此,屋主十分好奇的詢問檜木大木作的施工細節,在工地中不慌不忙靜靜地獨自仔細觀察,問了一些問題後就默默的離開,留給我們神秘的印象。
找上我們的業主來自四面八方,大部分都在網路上做了許多功課,小心斟酌後才選擇我們。李先生更是如此,親自要求能夠探訪我們之前完工的案子,參訪過幾回又過了半年,才再度繫確認交付委託。隱約可以理解,做事是多麼謹慎小心的人,卻又大膽地讓我們放手去想像。常常也自己丟出了去了哪個百貨公司、去了哪家咖啡店得到的新靈感,熱切與我們分享。不拘泥傳統的形式,顛覆了我們對於同齡長輩的印象。
堅持:我們就要做的不一樣!
註一:唭哩岸石是從清朝以後,被廣泛運用在台北生活中的石頭,日治時代則是發展大宗。1970年代後,工業化的建材發展,唭哩岸石開始禁採。也因為這樣,拜訪了還少數僅存卻極力保存台灣打石文化的謝炎山師傅、推動唭哩岸石銀行募資的唭哩岸發展協會。記得那時看了過去的簡報,連林志玲童年在北投住所的壁爐,用的就是唭哩岸石。走在北投的街道巷弄裡,還是能看見像是擋土牆、部分建物,用了這個來自當地的石材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