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客家式建築使用的屋頂瓦-「板瓦」,早期的板瓦又分「紅瓦」(黑瓦)、「青瓦」 (烏瓦),原本閩南族群慣用紅瓦,而客家族群慣用青瓦,但隨時代青瓦逐漸式微,混用情形普遍。而這次要修復的黃伯伯家屋頂,使用的正是紅瓦。
目前紅瓦已經幾乎停產,絕大部分從中國、越南等東南亞進口。一坪屋頂約使用三層瓦片,約700-900片,(間隔與數量隨師父慣用方式、或是越有錢人家會使用排列密集層數較多,相對穩固),一片要價17-18元。連工帶料一坪約台幣20000元。老房子真的不容易保存呀。
幸好黃伯伯當初蓋房子時,有多叫了幾批瓦保留到現在,才得用最契合、省錢的材料,並延續老工法,修復自己的房子。
紅瓦形狀寬、短、薄,有小小的弧度,尺寸不盡相同,大部分約長寬20公分。*本案例瓦片尺寸為長21.5公分,寬17.5公分,厚度0.05公分,略彎弧度為1公分。表面沒有釉面,所以吸水率很高。
排列方式:
俯瓦-兩端瓦翅朝下:
麻布袋內是穀物的殼,師傅做工時墊在腳下,做為分散重力使用,避免壓碎其他完整的屋瓦。
修復前必須將破損屋瓦清除,露出屋頂的骨架。
中間層的仰瓦會交叉做蜈蚣腳的排列,每放置好20-30片,利用石灰漿與最底層俯瓦做小部分的固定,同時填住瓦片間的空隙做為支撐。
修復前必須將破損屋瓦清除,露出屋頂的骨架。
中間層的仰瓦會交叉做蜈蚣腳的排列,每放置好20-30片,利用石灰漿與最底層俯瓦做小部分的固定,同時填住瓦片間的空隙做為支撐。
屋內梁柱與瓦片間的關係。
方型尺磚與瓦片接合處,有較厚的石灰漿包覆。
修復完的房屋立面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左-修復屋頂吳師父,右-屋主黃伯伯。
參考資料:
2.台灣古建築圖解
3.客響客家文化資產數位網
https://hakkaimpact.thcdc.hakka.gov.tw/m10/thcc_w1_m10_s1_c.aspx?sid=140
※現在市售的石灰為半熟灰:經過養灰過程後二週可用
※熟石灰制法:生石灰過篩(去除顆粒)→加水(淹過石灰)加麻绒* →生石灰浸泡30~45天→第一週每天攪拌1~2次→第二週2~3天一次→第三週開始泡著不動(切記水要淹過)。麻绒先浸一晚,讓黃色污垢出來,隔天用水洗到水乾淨即可。不洗的話石灰會被染黃。重量比-麻绒5:石灰100。
※現在販賣石灰的地方,都已經算好生石灰多少配多少麻絨 (台語紙棉、布袋棉)。至於麻絨有時多了抹不動、少了容易
※2011/3/5實做是-生石灰(15公斤一袋):麻絨(130公克):水(3個提水桶約24公升)。
石灰部分資料引用「藝術兵營」blog
http://nestdream2008.blogspot.tw/2010/07/q-of-eath-step.html
※現在市售的石灰為半熟灰:經過養灰過程後二週可用
※熟石灰制法:生石灰過篩(去除顆粒)→加水(淹過石灰)加麻绒* →生石灰浸泡30~45天→第一週每天攪拌1~2次→第二週2~3天一次→第三週開始泡著不動(切記水要淹過)。麻绒先浸一晚,讓黃色污垢出來,隔天用水洗到水乾淨即可。不洗的話石灰會被染黃。重量比-麻绒5:石灰100。
※現在販賣石灰的地方,都已經算好生石灰多少配多少麻絨 (台語紙棉、布袋棉)。至於麻絨有時多了抹不動、少了容易
※2011/3/5實做是-生石灰(15公斤一袋):麻絨(130公克):水(3個提水桶約24公升)。
石灰部分資料引用「藝術兵營」blog
http://nestdream2008.blogspot.tw/2010/07/q-of-eath-step.html
請問吳師父還有服務三合院的修繕嗎?
回覆刪除你好,吳師父已經退休了。請問您需要哪一部分的協助?
刪除您好!我家在桃園平鎮是傳統的紅瓦屋頂,因為部分漏水嚴重,想問問有沒有適合的師傅可以協助維修.謝謝
回覆刪除中壢這邊還是有一些蓋瓦的師傅與廠商,有空可以來找看看。
刪除我住台南,請問有修瓦片屋頂的師父嗎?
回覆刪除請問有修紅瓦房的師父嗎?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