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13日星期一

40歲的老房子翻新 -《宜蘭 黃寓》

去年春天,一張張比我們都年長的手繪圖,跨越了40個春秋,意外地搭起了橋樑,讓我們駛入了時光隧道,與當年埋首伏案一筆一劃都不馬虎的建築師一同創作。我們問,這能改嗎?這能留嗎?前輩沒有回應,只是一豎一橫地畫著,然而那橫竪間竟與眼前的屋子有些不同。



一間屋子,住了40年,人來人去,盡都是同一個家族。房子長高了,從兩層樓變成三層,修修補補的痕跡沒多加粉飾,卻讓三十多歲的黃氏夫妻一見鍾情。

愛老東西的人總能看見先人對它的用心,感嘆歲月摧殘的滄桑,卻又不忍讓一切歸零。第一次與它見面,黃先生戰戰兢兢地拿著一疊藍曬圖,興奮地說著這棟房子在宜蘭老城的外圍,後面有一整片荒地,憂心結構的年邁老化,更煩惱當地氣候潮濕與室內房間不足的問題。說到一半,手拿了一卷底片給我,我看著地板抱著孩子聽著他們繼續談論通風、採光,也說著保留舊房子的味道,心想,不知這屋子是否也聽見了?它準備好了嗎?剔除那些拼接的過往,迎接一個新生命的開始的這一刻,我拍下了人們習以為常的殘缺:



前屋主將後陽台擴建出去,原本的磨石子地板踏過門檻後,變成老式的小瓷磚,磨石子地板旁的新隔間則用後來較常見的正方磚。仔細一看,最老的磨石子在接近門檻的地方,已經被不知多少次的踏步,磨的粗糙。或許洗底片的師傅會認為這張照片真是照壞了,但當天在屋子裡的人們卻不這麼認為,至少後來這張照片讓我們彼此體認到相見恨晚的緣分,決定一同開啟人與屋子的新頁章。


但,如何開始?


手握著老東西,不能只是大掃除除舊佈新通通打掉重練,而是要更警慎的決定什麼該留,什麼該走,只剩下恰好濃縮的精華,吃進肚子裡不會消化不良。

依著建築的角度,我們很自然地先從房子外觀立面開始觀察。



我們特別喜愛最原始的一樓老舊立面細膩比例,有個小小的前院讓人們進出能調整呼吸,步入不浮誇的客廳,剛好容下人與人對坐聊天的距離,透露出當年空間的主角並非電視機。然而40年後的今天,當我們步入這個空間時,則感受到室外與室內的落差,小小庭院頂上金屬浪板遮住了光線;二樓的鐵窗、三樓的增建,壓著一樓地板的濕氣無路可去。人們在陰暗潮濕的角落望著電視機,伴隨著聲光波動死寂老去。


(前院改裝前)


新屋主與我們都認為「打開」的動作勢在必行,讓這間屋子重新呼吸、撥雲見日。從室外觀察到室內,兩位設計師決定從室內空間出發,將室內的使用機能重新規劃,考量外在環境因素,將室外的「好」在適當時機與位置引入室內,讓室內的空間自然而然延伸到戶外的立面,保留原本一樓的空間尺寸,拆掉鐵窗,開個天井。



天井位置選在連結一至三樓的樓梯正上方。為了讓光線可以灑至一樓,我們決定將樓梯踏板改用透光玻璃,結合細緻的鐵工調整優雅比例,讓老舊陰暗的樓梯間煥然一新。


(三樓樓梯天井下)


(二樓連接三樓樓梯透光踏板與鐵工細部)


(二樓樓梯轉折,光線效果)


(二樓樓梯採光與扶手細部)


(二樓轉三樓踏板細部)


究竟這樣的透光效果有多少?

當我們看見一樓新作的樓梯踏板上竟出現了日光的陰影,有種真切的幸福感。




原本一樓平面的正中央被「打開」了,然而前後呢?

我們將遮蓋前院不透光的浪板改成透光的玻璃,讓前院的自然光反射入室內。原本生鏽的鐵欄杆,我們不捨用牆面將院子掩蔽,改用透光的花格磚,保留老屋的味道。


(改建前)


(原本三樓浴室的面盆在一樓的陽台重生)




原本一樓後陽台擴建的廚房,也被徹底的「打開」。頭頂的浪板拆掉,改用鋼承板*結構,開個透光井,順便把後院的綠地也請進來坐坐。







廚房屋頂重做,除了增加光線之外還能讓二樓主臥室多一個小露台,並且讓原本二樓的浴室,多了泡澡的空間。






(主臥浴室的瓷磚)

從一樓到二樓,我們都記得黃先生當初提到後院空地時的興奮,不論是煮飯、泡澡、洗衣,都能享受這片綠地的寧靜。


(主臥室衣櫃、後陽台門窗)


通風、採光的問題解決了,我們便開始大掃除。決定什麼該留,什麼該走。

老屋原本拼接混亂的地板,也被我們重新整合,全部改為磨石子。黃先生鍾愛老屋的磨石子味道,黃太太喜歡無縫的白色地板,為了與舊有的灰色磨石子做搭配,同時也怕髒污太過明顯,我們在地板牆緣用灰色磨石子收邊來搭配主要的純白色磨石子。


(保留部分舊的灰色磨石子)


(磨石子施工即將完成)


(一樓客餐廳磨石子地板完成,樓梯踏階處,為舊的灰色磨石子)

舊的屋子容納了一個家庭40年,下個40年就是黃氏夫妻、大姊,與未來的寶寶,以及不定時來留宿的二姊一家。在盡可能不改變原本老屋的坪數,我們認真檢視到底需要多少空間,重新規劃室內空間的使用。

一樓為了多增加大姊的房間,我們規劃了剛剛好大小的客餐廳,沒有整面的電視牆與豪華的沙發區,但少不了一家人一同吃飯、聊天的溫馨。二樓則規劃了一個簡單小巧的起居空間,屬於夫妻兩人與私密好友的獨處空間,不影響一樓姊姊的作息。


(一樓平面配置圖:玄關、餐桌、開放式廚房、大姊的房間、雙人座的沙發區與對面的電視。)


(二樓主臥室平面圖:更衣區、新增的露台、擴建的浴室、小小的起居空間)

三樓除了規劃神明聽位置之外,盡量保持開放的留空,只做增高木地板的和室空間。讓偶爾來留宿的二姊一家,可以過夜,同時能獨自擁有一個簡單的衛浴做梳洗。一樓、三樓衛浴,我們採用有色水泥(黑色)粉光來替代磁磚。一方面降低成本,同時比磁磚更方便清理。


(三樓留空的空間)


(三樓浴室)

另外,老屋翻新會將大部份的預算用在基礎工程上,像是水電管線全部更新、防水重做等等,都是看不見但卻一定要花的錢。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,我們在各種細節上與黃先生、黃太太協調。我們相信,回歸根本,少既是多,才是真正的節約

非必要,我們不多做天花板

一樓的冷氣我們特別選擇吊隱式主機,我們不打算把它隱藏起來,反而是配合管槽將設備、管線外露。我們將一樓客餐廳的電線、冷氣銅管等集中在線槽中,線槽被設計成燈具的一部分,不但能簡化眾多管線的雜亂路徑,更方便事後維修。






樓梯,用拼接的

為了透光,也為了重整空間尺寸,重做樓梯是不可避免的。然而節省預算,我們決定保留部分舊的磨石子樓梯,只做新的部分。一支樓梯,有木、有鐵、有玻璃,修修補補,藉由扶手語彙一氣喝成。




固定櫃體能少就少

省去不必要的門把五金,簡單、好用,符合人體工學。


(小小的L形廚房,卻很好用)


待室內通風、採光、空間重整完畢,一切往外推延回到戶外立面

原本立面經歷歲月已不完整,我們用石頭漆將它刷新,重做防水。黃先生希望在三樓的圍牆施做植生牆,省去小小陽台塞滿盆栽的紛雜。





最後,我們將老舊的門牌換了個新的姓氏:「黃寓」。
宜蘭出生的年輕人,離開闖蕩多年的城市喧囂,回到宜蘭古城外的家。



備註:

*鋼承板
我們選擇鋼承板來施作廚房、二樓主臥室的大露台(人可以踩踏)及採光井(採光井是不鏽鋼L角鐵配合透光膠合玻璃完成的)。

鋼承板特性
1.鋼承板的結構高強度,可以當成一般的樓板。
2.金屬施工特性,方便配合採光井施作。
3.施工期可以節省50%。鋼承板是用鍍鋅鋼板冷彎成型後當成永久性的模板,鋼結構體及水電工程完成後直接澆灌水泥,完成後不需要釘、拆模板。
4.鋼承板澆灌後水泥的完成面與老屋的水泥粉光介面相似,施作簡單不易失敗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《宜蘭 黃寓》─ 老屋改建
位置:宜蘭市
屋況:40年透天厝,三層樓
地坪:21.44坪
總坪數:53.3坪
方位:朝東南偏南一點

工程預算:284萬
專案設計師:Ho-Pei Hung , Chiu 13
工程管理:Gimmy Xu, Chiu 13

居住成員:
年輕夫妻兩人,未來可能添加的寶寶和先生的大姊(二姊偶爾也會來串門子)。
完工照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