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

為何磨石子?何謂磨石子?-《台北 蘇公館》no.1



磨石子在台灣早期的老屋中被大量運用作為地板材料,
然而物換星移,在台北的老騎樓地板還常見它的蹤跡之外,
要在屋內見到它,除了少數存活的老房子之外,幾乎絕跡,
漸漸地被後來代表工業、進步的磁磚取代。

但可能我們還是嬰兒時都曾在它表面爬行、舔食,
酷暑中它冰冰涼涼的溫度在心底盡是暖和,
連它嚐起來的平滑石頭味都還依稀記得,
這一點一滴深植在很多台灣人的童年記憶中,
那還沒有吸塵器、塵蟎、超耐磨塗料的純真年代。

為何磨石子這麼有台灣味?

除了它非常適合台灣潮溼炎熱的氣候外,
在工資便宜的年代背景下,
它的材料(石子、水泥、沙)普遍又價格親民,
自然而然被廣泛地運用。

然而在真正瞭解磨石子後,
會更深體悟到它背後的那雙手,
是日本化細膩工藝的極度表現,
就像許多傳統技藝,隨著老師傅的退休,
被機械、工業給慣壞的現代人,
所有事物都講求SOP的標準化流程,
似乎少了點當年老師傅對細節的堅持與耐心,
同時也少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
很多人以為自己認識磨石子,
但其實不知道磨石子因為需要手工製作調配,
它能有的變化多端,超出想像

石子的顏色、大小、種類繁多(甚至可以用瑪瑙代替石子);
水泥的顏色也能調配(這可嚴重挑戰師傅的色彩判斷和對水泥的掌握);
壓條的種類不只是銅條,還有木條、壓克力條,甚至不用壓條;
現場分割地板比例配置、加入其他圖案元素...
在在挑戰着師傅的審美觀和手藝。

但,
這麼棒的材料,怎麼會被淘汰呢?
除了一般認知磨石子的缺點:
施工中打磨的噪音、粉塵、廢水過多,不方便於都市中施做之外,
我們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它需要的施工技術門檻過高

同時殘酷的現實是我們早已遠離工資便宜的純真年代了,
誰又能負擔得起錯誤的代價、慢工出細活?

很多人會說:
磨石子施工容易不平整,做完後又容易龜裂;
磨石子在真正完工前,你都不會知道自己即將獲得什麼樣的配花結果;
磨石子的樣式早退流行,不耐看;
等等。

是的。
因為是手工抹平、打磨,自然容易不平整。
做完後容易龜裂則是因為水泥和石子比例硬度掌握不對。
因為選用的石子、水泥、壓條顏色種類變化多端,
在真正完工前,沒人說得準最後結果會是如何。
這也很自然的解釋為何即使是多年前的台灣,
磨石子常見的樣式就那幾種,
畢竟變化的風險,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可以負擔得起。


這不能單單怪罪於師傅的經驗不足

試想這世上有多少種石子,每種石子的硬度、重量、大小皆不同,
每種石子在水泥中自然會有不一樣的沈澱比,
打磨的過程也會因硬度不同而產生不規則凹凸面,甚至跳石。

另外,不同廠牌、不同顏色的水泥硬度也不一,
與沙的比例調配也多靠經驗,
要將水泥砂漿與石子的硬度調整至一致,
似乎連電腦都做不到。


因此,
就算是經驗十足的老師傅,遇上沒有配過的骨材,
自然就會產生許多「意外」。

但我們和業主都認為,這種「意外」,就是它真正美好的部分。
因為它代表着磨石子在現代變成一種奢侈,
一種人類拿回主權的樣貌,
一種回歸手作的堅持,
一種覺悟。

磨石子施工心得 -《台北 蘇公館》no.2



《台北 蘇公館》─ 室內設計
位置:台北市 松山區
屋況:24年公寓,二樓
總坪數:21.73坪。室內空間20.85坪,後陽台:0.88坪。

工程預算:約93萬
專案設計師:Chiu 13
工程管理:Chiu 13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